腾讯微博将与微信协同“共生”
在2011年微博在全民之中掀起使用热潮之后,微博的影响力和活跃用户数似乎都在不断的下降,甚至有专家预言“微博将死”。然而最近发生的几件大事,让在用户和媒体舆论视野中低迷的微博再次站在风口上。
昆明暴力事件、两会召开、马航班机失联,这三件事贯穿了整个2014年3月,而在这三件大事的传播中,微博的价值再次凸显,核裂变式的传播速度与当量使得微博的舆论场作用十分明显,其媒体属性让微博一度成为民众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
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微博作为强舆论场越来越多的体现出它的媒体价值,而微信则凭借强关系链成为强社交场,通过满足不同的需求,微博、微信正通过信息的闭环共振,产生“共生效应”,进而达到协同发展。
大事件彰显微博舆论场作用
大事件发生后,在主流媒体官方讯息未大量释放前,众多在现场的腾讯微博用户都成为的新闻当事人以及记录者,图文并茂的真实讲述、信息流模式呈现事件全貌的微热点功能,让用户感叹微博的媒体价值仍不可忽视。
此外,政务微博、媒体微博的大量涌现则增加了微博平台的权威性和媒体性。以腾讯微博为例,截至2013年年底,经腾讯微博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已超过16万个。此外,新浪微博也有10万个政务微博。
这些政务微博这不仅是一个政府对外的窗口,更重要的是拉近普通市民与管理部门的距离,充分发挥政务微博的桥梁作用。
尤其是在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在遏制流言传播、掌握舆论主导权方面,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政务微博已经成为突发事件和公众第一时间无缝对接的重要信息平台,政务微博在突发舆情事件中能够实时发布事态进展,不仅契合了网民急于了解事态发展脉络的心态,也从侧面了解了政府对突发事件的态度和舆论。
比如在这次两会中,国务院办公厅政府信息公开办公室在腾讯微博上开通@中国政府网,第一时间权威发布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重要政策文件、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会议活动等政务信息。
而在媒体方面,有超过11万的媒体在此开通官微,包括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所有的重要官媒。这些重要的媒体、政务微博极大的增强了平台的内容和权威性,进而使得用户对于微博的媒体认知更加明晰。
双微联动,打造全功能新闻传播微“生态”
微博之外,近年来风头正旺的另一大社交媒体——微信的增长也令人瞩目。相对于微博,微信更加聚焦社交性,更加私密。
众多的信息通过微博的输入在此循环加速,而后通过强关系链产生更多内容,进而又反馈到微博中,于是一个相互联通的闭环的社交信息流已然形成。
网友既可以通过微博获取信息,也可以通过微信获取服务,两个原本独立的信息源互通,传播效果成倍扩大,服务范围进一步延伸,扩大了声音。
而这个闭环信息流使得双微联动,全功能、多触点的新闻传播微“生态”就此产生。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微信公共账户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党政机关、主流媒体和意见领袖不断入驻。
一部分腾讯政务微博已经实现了微博微信在渠道上的打通,例如今年年初“北京微博发布厅”便正式更名为“北京微博微信发布厅”,实现了两个平台上的联动。众多政府,特别是政府机构和新闻发言人整体以发布厅的形式在微信上线,整合了政府资源,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这种互通和联动,恰恰证明了微博和微信并非一种取代关系,而是共生发展相互补充,各自发挥不同的价值。
微信依托强关系在社交领域称雄,微博则利用弱关系的扩散性成为强大的舆论场。在微博发展的顶峰时期,微博曾经比大多数媒体都更深刻的影响到社会的变革,即便在被严格限制的今天,这种媒体影响力依旧巨大。